2019年荆州花鼓戏传承人群培训班
依然集结了十分强大的师资阵容
小编这就来为大家介绍我们“培训班”的老师们!
(教师排名不分先后按上课时间依次介绍)
黄树清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副处长
主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黄树清
2009年起从事非遗保护工作,2012年全程参与《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立法工作,现为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副处长。
谢柏梁
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 二级教授
主讲:《中国戏曲史》
《荆州花鼓戏概览》
谢柏梁
北京市特聘教授、二级教授、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高创计划领军人物,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主任,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剧协常务理事,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国际戏剧家评论学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在中国悲剧通史、世界悲剧通史、戏剧美学、当代戏曲文学等范畴内撰著颇丰,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60多万字,主编《中国戏曲艺术家传记》丛书近百种。创作过多部戏曲作品。其专著曾经三度获得国家社科青年项目、一般项目和重大项目并两度入选教育部教材,其剧作《红珠记》、《槐花谣》、《翦氏夫人》等四度获国家艺术基金项目。
李道国
国家一级作曲
主讲:《湖北地方戏曲音乐的地域特色》
李道国
别名:木莲子,湖北随州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文学硕士学位。先后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和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音乐学系,国家一级作曲(二级岗位待遇),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历任随州市花鼓剧团团长、随州市文化局文艺科长、湖北省楚剧院党委委员、三产办主任,湖北省话剧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院长、湖北省演艺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等职,现任中国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副校长。他长期从事作曲、指挥、民族音乐理论、戏剧理论研究等工作,曾为电影、电视剧、歌舞剧、歌曲、楚剧、黄梅戏、京剧、汉剧、豫剧、陇剧、越剧、壮剧、晋剧、随州花鼓戏、荆州花鼓戏、郧阳花鼓戏、二棚子等艺术门类的近百个剧(节)目作曲,其中10多台剧目分别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文化部第11届、第12届、第13届文华剧目奖和文华音乐创作奖,文化部第14届群星大奖、第15届群星作品奖和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年度资助剧目、重点资助剧目等全国性奖项。央视、中华文明网、人民网、新浪网、百度网、土豆网、搜狗网、中国文化报、湖北日报等数十家媒体多次报道并播出其音乐作品。2009年10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授予其‘辉煌60年——共和国杰出贡献人物’称号,2010年10月湖北省文化厅、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中国戏曲音乐学会等在武汉成功举办楚剧《大别山人》暨李道国戏曲音乐作品研讨会。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为其颁发‘戏曲音乐创作成就奖’,2010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纽约总部授予“杰出艺术家”称号。2011年9月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授予其全国戏曲现代戏‘突出贡献奖’,连续三届被评为湖北省舞台艺术重点创作人员,连续两届当选武昌区人大代表,2013年3月荣获‘武昌英才’荣誉称号。组织实施过诸多大型文艺活动,发表有《再论戏曲声腔分类》、《高腔与道教音乐之亲缘》、《音乐主题在戏曲创作中的运用》、《北宋目连戏音乐新考》、《从干部队伍建设入手,推动湖北思想大解放》等学术文章数十篇。
李国标
仙桃市演艺中心艺研室主任
主讲:《荆州花鼓戏音乐特色》
《戏曲韵仄》
李国标
男,生于1963年5月,中国戏曲音乐协会会员,现任仙桃市演艺中心艺研室主任,专业作曲。近年作品获奖情况:2006年,大型现代戏《桃花》获湖北省楚天文化杯作曲三等奖。2008年现代小戏《老邻居》获首届湖北地方戏艺术节优秀作曲奖。2009年表演唱《荷塘笑声》《拉选票》获湖北省群星奖。2013年现代小戏《抢老张》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2014年大型古装戏《神猿》获第二届湖北地方戏艺术节优秀展演剧目。2015年大型古装戏《汉王陈友谅》获第二届湖北艺术节优秀展演剧目。2017年大型古装戏《双夫官凭》获第三届湖北地方戏艺术节优秀展演剧目。2018年,现代小戏《找牌角》获湖北省群星奖。2018年大型现代戏《刘胡兰》获第三届湖北艺术节优秀展演剧目。2018年,修改现代小戏《老邻居》(湖南花鼓戏),获第六届湖南艺术节,田汉小剧目奖,并参加全国现代小戏晋京展演。
蒋涛
武汉楚剧院演出团副团长
国家一级演奏员
主讲:《花鼓戏锣鼓经》
蒋涛
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奏员、武汉楚剧院首席司鼓、武汉楚剧院演出团支部副书记、武汉楚剧院演出团副团长。 1991年考入武汉市艺术学校楚剧班司鼓专业,1996年入职武汉楚剧院工作至今。工作期间于1995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于1998年毕业。2002年考入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读研,于2004年毕业,取得管理学硕士学位。在武汉楚剧院工作期间,担任多部大型楚剧及全国各种大小赛事的乐队主奏,并多次获得省市级伴奏一等奖。在“戏曲进校园”活动中,被评为文化系统优秀传承先进个人。主要作品:楚剧《三月茶香》获国家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楚剧《回乡过年》获湖北省艺术节暨第十届楚天文华优秀剧目奖,楚剧《万里茶道》、《乡里乡亲》、《两道菜》《楚剧音乐创作人才培训班》获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支持。作曲楚剧《秦琼观阵》助该剧演员获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节表演一等奖、独立创作戏剧小品《博物馆奇妙夜》获江汉区中学生艺术节一等奖。
胡应明
国家一级编剧
主讲:《荆州花鼓戏剧本解析》
胡应明
国家一级编剧,湖北省艺术研究所原所长、湖北省剧协副主席、文化部优秀专家、国务院批准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湖北省政协常委、委员。
艺术作品:曲剧《刘秀还乡>>、京剧《曾侯乙》、汉调歌舞剧《猎猎楚魂》、花鼓戏《原野情仇》、《生命童话》、歌舞诗剧《家住长江边》(担任文学创意撰稿)、歌剧《心的光明》、评剧《帘卷西风》、粤剧《三家巷》等。作品曾获国家“文华大奖”、“文华新剧目奖”、“文华剧作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本”奖、中国文联“曹禺戏剧文学奖”等。
艺术论文:《泛戏剧时代的到来—我之大戏剧观》、《摭谈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再谈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获中国文联第三届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传统戏曲的现代转换》、《论中国戏曲的当代情境或曰振兴之可能》等多篇论文,多次获得省级以上论文奖。
国家课题:《楚文化与现当代文艺创作渊源初探》,获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
周传家
戏曲史论研究者
主讲:《戏曲艺术的鉴赏与批评》
周传家
周传家 男,1944年1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江苏省沛县人。北京大学(分校)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先后获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一直从事戏曲史论研究及教学,出版专著及各类读物14种,发表论文数十篇,创作剧本3部(合作),创作小说、报告文学、散文10余篇,并参加过数种大型辞书的编纂。其中《戏曲编剧概论》(主持并执笔)获北京市高校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独特的魅力》(与平海南合作)获北京市第四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新花部农谭》获北京市第三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古代戏曲》获第六届全国图书一等奖、畅销书奖。《李玉评传》、《谭鑫培传》、《长安菊话》、《蓟门曲藻》、《中国戏曲故事》(合作)、《牡丹亭》等均获好评。现任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中文教授,兼任中国昆剧研究会副会长、中华武侠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1964年至1970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1970年至1972年插队、中学教师;1972年至1979年在石家庄文化局担任创作干部;1979年至1984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攻读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并获得博士学位;1984年至1987年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任教务处长兼教研室主任;1987年至1992年在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任主任;1992年至1998年在北京艺术研究所任处长;1998年后,在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人文系任教授、副系主任、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艺术研究所所长,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新闻传播系系主任等职。
1998年被评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4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2006年获北京市教学名师称号。
主持编写出版了《戏曲编剧概论》、《京华生藻》、《名旦风采》、《一代宗师》;策划主办(或联办)梅兰芳、周信芳百年诞辰、荀尚筱诞辰(指荀慧生、尚小云和筱翠花)、谭鑫培诞辰纪念研究活动;主持完成了“八五”国家社科项目“民族戏剧现状及未来之研究”;主持完成北京市“九五”重点项目《北京戏剧史》。
出版各类著作19种,发表论文、评论200余篇,参加数种大型辞书的编纂工作,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1、《李玉评传》,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出版;2、《新花部农谭》,花山文艺出版社1992年出版;3、《独特的魅力》,八一出版社1994年出版,与平海南合作;4、《中国古代戏曲》,商务印书馆1991年出版,1996年再版,台湾、香港商务印书馆1993年出版;5、《古代戏曲与剧作》,台湾万卷楼2000年出版;6、《中华全史·清代艺术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7、《长安菊话》,花山文艺出版社1995年出版;8、《蓟门曲藻》,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出版;9、《戏曲编剧概论》,(主持)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1年出版;10、《谭鑫培传》,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1998年再版;11、《中国古典戏曲精典丛书》(主编),华夏出版社2000年出版;12、《梨园英华》(与刘文峰合作),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出版;12、《现代学术史·文艺》与居其宏合作,台湾文教基金会2000年出版。
高巨雁
湖北省京剧院化妆师
主讲: 《戏曲化妆人物造型》
高巨雁
1992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化妆专业,现任职湖北省京剧院主任舞台技师,湖北省舞台美术学会理事,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化妆学会会员,从事舞台化妆操作及创作二十余年,主要作品有:京剧《孔子》《大朝中的浪花》,楚剧《思情记》《大别山人》《云梦黄香》《悬鱼太守》,花鼓戏《宋玉悲歌》《生命童话》《麻乡约》,黄梅戏《奴才大青天》《余三胜轶事》《邢绣娘》,山二簧《爹爹你挂墙头》,采茶戏《杜鹃哩咯红》等多个剧种的优秀剧目,其中《大别山人》和《生命童话》分别入围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和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云梦黄香》和《悬鱼太守》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奴才大青天》《余三胜轶事》获黄梅艺术节金奖,楚剧《悬鱼太守》山二簧《爹爹你挂墙头》人物造型入选2017湖北省舞台美术作品展,《爹爹你挂墙头》获湖北省舞台美术学会二等奖。
林翔
武汉市文化传媒产业协会副会长
主讲:《传统艺术与新媒体传播》
林翔
男,副教授,毕业于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学历,文学博士学位,管理学硕士,经济学学士,研究方向为广告与媒介经济。现任武汉工商学院文法学院院长助理、湖北网络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武汉市文化传媒产业协会副会长、副理事长,广告与媒介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在权威、核心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文章二十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主持完成湖北省思想库课题,主持完成武汉市社科联人文社科课题,参与多项其他省部级课题。
周希正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主讲:《戏曲发声方法及声训练》
周希正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声乐家协会理事,长期从事声乐演唱及声乐艺术文化研究。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一直活跃在舞台上,1992年获“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美声唱法湖北赛区”亚军,同年代表武汉参加北京音乐节担任合唱组曲《平原的太阳》男高音领唱,在北京音乐厅获得金奖;1994年获“湖北省新人新作声乐”新人奖;1995年获“武汉市金龙杯声乐比赛”金奖;1997年获“首届樱花杯”美声唱法亚军;2000年获“第二届樱花杯”美声唱法亚军;2003年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群文杯”歌曲大赛获得银奖。曾参加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革命老区行活动担任独唱演员,多次出访新加坡、香港、韩国等地举办音乐会、进行文化交流,并被聘为长江海外艺术团、武钢文工团、武警文工团、武汉公安局艺术团、武汉星:铣、武汉乐团独唱演员,首唱歌曲《夜半歌声》、《平原的太阳》、《长江的故事》,担任交响诗《长江音画》男高音领唱,音乐MTV作品有《太阳灯》、《向母亲诉说》、《木兰天池颂》等,是深受湖北人民喜欢的男高音独唱演员。
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周希正教授还致力于声乐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曾任教于江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培养的学生在文化部声乐比赛、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金钟奖等多项比赛中获奖。近年来,致力于将声乐舞台艺术实践经历和声乐教学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研究高度,分别主持了武汉市社科基金项目、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基金项目,发表了多篇专业论文和著作,并将美声唱法的应用性研究和中国传统艺术的活态传承结合起来,扩展了美声唱法的演唱空间,提升了美声唱法的学术价值。
黄志勇
国家二级演员
主讲:《戏曲把子功》
黄志勇
男,武汉汉剧院国家二级演员,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毕业于武汉市戏剧学校,工汉剧“七小”,师从陈津侠、郑松柏、姚长生、黄元香、方培元等老师,擅长汉剧袍带靠把戏。代表剧目有《凤仪亭》《讨州战荡》《金雁桥》《八大锤》《黄鹤楼》《雁荡山》《状元媒》等。
陈笑洁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书记
国家一级演员
主讲:《戏曲身段与表演艺术》
陈笑洁
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国家一级演员、湖北戏剧家协会会员、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教师。
业绩与荣誉:获首届湖北省“桃李杯”表演一等奖(主演剧目《庵堂认母》);湖北省文化系统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技能赛,表演一等奖(主演剧目《打神告庙》);第五届湖北省楚剧艺术节,表演一等奖(主演剧目《寻女》);教育部、文化部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裁判员”称号。入选湖北地方戏曲人才展。
主持完成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项目。主持完成教育部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戏曲表演专业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之湖北楚剧教学案例。执笔全国艺术职业学院教材《艺术欣赏》之楚剧<葛麻>篇。
发表专业论文:《体验的真 表现的美》——论戏曲演员的特殊体验;《对传统戏任务的新认知》——浅析《烂柯山》崔氏人物性格;《艺术教育 文化先行》;《教育在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性》。
胡新中
国家一级演员
主讲:《荆州花鼓戏唱腔训练》
《荆州花鼓戏折子戏排演》
胡新中
第14届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获得者 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 湖北省剧协副主席 湖北省花鼓戏协会会长 湖北省潜江荆州花鼓剧院院长 主讲:荆州花鼓戏表演实训 荆州花鼓戏唱腔训练
1953年出生于湖北天门。1969年考入湖北省潜江荆州花鼓剧院,1974年以《平原作战》在湖北省现代戏调演中一炮打响。1981年又以传统戏《庵堂认母》中的徐元宰参加湖北省专业剧团戏曲中青年演员比赛,获得主演二等奖。1984年他在《家庭公案》中饰王向长在湖北省戏剧调演中获得演出一等奖。1987年在传统戏《审妻》中饰吴诚道获湖北省戏曲中青年演员比赛主演一等奖。1990年以《原野情仇》中的仇虎获首届荆州花鼓艺术节主演一等奖和湖北省首届牡丹花戏剧奖。
1992年享受国务院终身特殊津贴。
2008年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荆州花鼓戏代表性传承人。
2012年花鼓戏:情缘;扮演钱友良,获首届湖北艺术节楚天文化表演大奖。
2014年被评为湖北省省委宣传部授予首批湖北名家称号。
李春华
国家一级演员
主讲:《荆州花鼓戏唱腔练》
《荆州花鼓戏折子戏排演》
李春华
国家一级演员,第1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荆州花鼓学会理事,潜江市剧协副主席,湖北省实验花鼓剧院(潜江市荆州花鼓剧团)演员。
1982年获省演出一等奖; 1985年获省戏曲唱腔比赛一等奖;1991年获省首届“牡丹花杯”戏剧奖;1995年获省主演一等奖;1998年获中国剧协优秀演出奖。主演的传统戏《站花墙》、《秦雪梅吊孝》、《泪洒相思地》、《团圆之后》、《明月情》、《庵堂认母》、《孝女奇冤》、和现代戏《家庭公案》、《原野情仇》、《heatherTyralee任长霞》等数10台剧目,深受广大观众和首都专家的欢迎好评。素有“金嗓子”美称。被誉为“花鼓皇后”。
2017年12月,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
2018年5月8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孙世安
国家一级演员
主讲:《荆州花鼓戏折子戏排演》
孙世安
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荆州花鼓戏表演)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华表演奖获得者,湖北省首届牡丹花戏剧奖获得者,湖北省戏剧新作展演主演一等奖获得者,湖北省首届荆州花鼓戏艺术节表演一等奖获得者,湖北省艺术职业学院特聘专家,湖北省实验花鼓剧院原副书记。
曾主演《平原作战》、《秦香莲》、《血冤》、《寻儿记》、《三世仇》、《拦花轿》、《家庭公案》、《原野情仇》等剧目,是湖北江汉平原妇孺皆知的荆州花鼓戏明星,荆州花鼓戏播种、栽花、结果人。
周丽玲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kok在线登录)中心主任
kok在线登录教授
项目负责人
周丽玲
女民俗学博士(武汉大学)。kok在线登录教授,硕士导师。kok在线登录音乐课部主任,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kok在线登录)中心主任,湖北地方戏曲高校传播中心主任。
应邀赴台湾、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地交流,应台湾淡江大学、台北师范学院、国立交通大学的邀请,赴台湾高校举办了多场个人音乐会(2006)。应美国孟菲斯大学邀请赴美国举行多场演出,并于2009年举办了“东方弦歌”个人音乐会。受邀于美国孟菲斯大学孔子学院(2008-2009),访问交流半年,主讲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受邀于墨尔本大学音乐学院主任Gary McPherson教授(2013-2014),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访问交流半年。
2007年率学生参加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春节大联欢的演出,表演自编自导的湖北民歌。2008年策划组织湖北地方戏曲高校传播中心揭牌仪式暨讲座演出;成立“梨园戏曲古风社团”并策划多项活动。2012年策划组织“第一届湖北艺术节大学生戏曲大赛”。2013年策划组织“湖北省大学生戏曲剧本创作比赛”。2015年策划组织“湖北地方戏曲大讲堂”。
研究方向:1. 湖北地方戏曲与地方文化,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湖北地域文化视野下的湖北地方戏曲研究”(2016);2. 地方戏曲高校传承创新模式,获得国家文化创新工程一般项目——地方戏曲高校传承创新工程(2013),于2016年将经验成果总结呈递省委宣传部并呈中宣部;3. 湖北地方戏曲的传承机制,出版《荆州花鼓戏传承群体的社会学考察》(中国社科出版社,2014),在光明日报理论版等海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学术主张:1. 地方戏曲传承是一个由多层次、多群体共同传承的历史运动,而非仅仅依赖一二个传承人传承的,因此必须充分重视各类传承群体在戏曲传承中的作用。2. 在地方戏曲传承中,民营剧团扮有重要角色,必须对民营剧团给予高度重视,给予积极支持。3. 在地方戏曲传承中,政府应提供政策性支持,革除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做法与规定,消除一切阻碍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推动戏曲更为茁壮的发展、传承。4. 高校是地方戏曲传承的重要阵地。在高校传播地方戏曲,能取得地方戏曲和高校素质教育的双赢。5. 戏曲在高校的传播,必须将“戏曲进校园演出为主要形式的外铄模式”转变为“通过多元途径培育学生,引导学生自主传播戏曲的内生模式”。
学术成果:主持的代表性课题项目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楚剧传承人群培训班(2018)”;“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湖北地域文化视野下的湖北地方戏曲(2016)”;“省文化厅项目——传统戏曲保护规范研究(2015)”;“国家文化创新工程一般项目——地方戏曲高校传承创新工程(2013-2015)”。代表性专著有“《戏曲传承——调研、建策、实践、研究》(武汉出版社,2018)”;“《荆州花鼓戏传承群体的社会学考察》(中国社科出版社,2015)”。代表性论文有“荆州花鼓戏的乡土文化密码(光明日报 理论版,11版,2016-2-20)”;“荆州花鼓戏:历史轨迹与文化地位——基于文献与田野的考察(kok在线登录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42(6) )”;“民初传奇杂剧《汉江泪》关于‘新武汉’的想象(光明日报 理论版,11版,2011-11-14)”;“荊州花鼓戲發生及傳承的相關研究述評(『アジアの歴史と文化』(亚洲历史与文化),第十八輯,P101-P111);“中國古代琴文化的雅俗之辯(『アジアの歴史と文化』(亚洲历史与文化),第十七輯,P99-P102)。”